A+ A-
    腊月里的温度是比较低的,更何况是寅时的江边。

    冬天里这天亮的晚,平日里就算是勤劳的人估计也还在炕上,今天却是大不一样。

    临江村老少在养活了这片山川的岷江岸边围住,中间只余一个圆弧形空地,一个案台放置在中间,一个青年道士站在中央闭目养神,一旁村民手上抓住的火把将道士脸上染上一层金色。

    案台上放着五个盘子,分别放置着满满当当的五谷杂粮,盘子前侧一个三足小鼎,俩个烛台位于俩侧,一沓符纸位于案台变被青铜法印压在底下。

    “噤声!”

    大抵是觉得时间差不多了,居于正中的青年道士一声轻喝。

    围着青年道士的人群猛的安静下来,哪怕是幼童也在不知所措中不敢出声,靠近江边的几个人下意识的退后了俩步,好像是黑压压的江水里有什么怪物一般。

    青年道士伸手理了理衣冠,俩手一摆,袖子发出一声清响,目不斜视,走到案台前,拿起三更香置于烛台只上,收回点燃的香,道士用手轻轻将还有明火的香扇灭,插在这个从青城山上带下来的小鼎中间。

    又从案台边取出一个水盂,走到江边舀了一碗水走回来放在案台。

    “青城派张天师第十七代弟子李忘川于岷江请老王!”

    就在李忘川振振有词的出声之后,刘村正带头朝案台跪了下去,刘村正身后的村民见状没有多犹豫,像倒麦子一样,黑压压的把头低下,不敢抬起。

    李忘川抽出身后桃木剑,跨开步子,迈着罡步舞了起来。

    李忘川其实是不懂祭祀其中的道道的,要用四师兄钱止的话说就是“吃饭的活儿,做不得假。”

    李忘川还记得他在鹏祖峰问过一次四师兄“你信这玩意儿吗?”

    师兄是这样回答的“我信举头三尺有神明,比谁都信!”

    “那如果我不信怎么办?”

    “师兄我信就好了,我的比较多,可以稍带上你那份。”

    这可能就是四师兄甚至记不住青城派小辈的名字,却记得道家祭祀百条戒律的原因吧。

    李忘川舞的是青城山的《苍松剑法》,至于为什么舞这偏门的《苍松剑法》?

    不外乎拖时间而已,因为刚刚李忘川才想起来他并不知道祭祀的流程,赶鸭子上架吆喝俩句唬住了村民,便发觉自己不知道什么祭祀文,只好找了篇青城山最繁琐也是最偏门的剑法来充数,他自然不准备吧一百零八式都舞一遍,真要那样的话估计他能给累趴下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“呼啦……”

    一沓点燃的符纸被李忘川抛向江面,满天飞舞的火星。

    “恭送龙王爷!”

    身后的村民陡然听见这一声音,连忙跟着喊了起来,然后磕起了头。

    李忘川有点累的走到一旁,将桃木剑放到背上,龇牙咧嘴,现在他是真心有点佩服四师兄能弄那些繁琐的法事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不多时,围聚在这里的人群散去,刘村正终于忍耐不住,凑了过来。

    “李小神仙,李小神仙,这龙王爷怎么说?”

    刘村正一脸忐忑的望着他。

    “你希望他怎么说?”

    李忘川笑眯眯的看着他,刘村正见李忘川朝他笑,面上一喜,朝李忘川连连拱手道谢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将案台上东西收拾好就朝急忙九儿的屋子走过去,刘村正非要帮李忘川拿,手上托了尊小鼎,跟在后面。

    “小神仙,这是村里凑的银两,只是希望不要嫌弃少了就是。”刘村正走到九儿屋子门口将手上三足小鼎放在地上,从怀里掏出一块布,小心将布摊开后露出里面的银钱。

    李忘川笑了笑,伸手拿了其中一块银裸子,差不多有一俩左右,“这个就够了,剩下的买雄黄,埋在村头村尾,靠江那边多埋一点,这事就算完了。”

    “啊?”

    刘村正显然一怔,愣了一下,连忙点头,只是有点抓不着头脑,不知为何刚刚做完法又又去买什么劳什子雄黄,所幸的是这小神仙并没有嫌弃银钱少了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刘村正转头寻思着什么时候去买些雄黄回来,刚刚跟他交代完的李忘川声音从屋内传来。

    “刘村正,不知锦城怎么走?”

    “村子西北三十里翻过那座山直走便是锦城了。”

    “多谢。”

    李忘川将零散东西收进包裹里面,背在背上,将酒葫芦重新挂在腰间,看了眼躺在穿上迷迷糊糊的小女孩。

    俩手用力,横抱住,走出屋子,直接朝西北方向大步奔去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所谓佛练筋,道养气,将磨胆,佛门弟子练一身筋骨,以禅宗和罗汉寺为其中只最,将士磨练一身胆气,千军万马临阵前,我自心无波澜。道家重养气功夫,贵在持久,这也是道家为什么活的长的一个重要原因。至于剑客,重杀伐,一口青锋走四方,剑客多夭折,但是江湖之中哪个年轻人不向往纵剑闯天下呢?

    纵使是自诩养气功夫不错的李忘川,在将一个几十斤重的大活人奔袭了三十里之后也是累的够呛。

    十丈来高的城墙看起来气势恢宏,城门口上方偌大的石雕“锦城”,现在大概是卵时,城门已经大开了,城门口排了一只不短的队伍,几个穿着铁甲的士兵在检查进去的人,不时翻翻捡捡。

    还不待李忘川休息片刻,门口的一个坐在一旁的门史看到一袭青衫的小道士,眼前一亮,朝李忘川走过来。

    “道长哪里来?”

    一个黝黑胡子拉碴的脸庞朝李忘川凑过来,一股汗味紧随其后,想来应该是好些时日没洗澡了。

    “额,贫道自青城山而来。”摸不着头脑的李忘川不明所以的报上了名号。

    “原来是青城山的道长,里面请,里面请。”

    说完朝里面一什士兵摆手示意了一下,

    “都退后,快点!”里面士兵卖力吆喝着,楞是给拥挤的城墙空出一条小道。

    在城门口排队准备检查完进去的一众小民不明所以,窃窃私语起来。

    “这人谁啊?”

    “指不定是哪家公子呗!”

    “你看看那门史都迎过去了,来头应该不小啊!”

    “什么公子啊,哪家公子搂个穷丫头?明显是个小道士好吗,桃木剑都看不见?”

    “啧啧,这道士也能娶妻?”

    “闭上你那漏风的嘴吧,小心祸从口出。”猜出那人是个道士的一个中年人冷笑一声。这门史都迎上去接待,哪里是这些人能编排的,要是运气不好能被活活玩死,再小的官儿都不是升斗小民可以随意挑拨的。

    李忘川没多想,带着九儿就走了进去,走时道了一声谢,就随意朝着一侧人流多的地方走了进去。

    不出多远碰到一个同行,一副游方道士的装扮,素衣道巾,仙风道骨,留有一口白色长须,看起来年纪颇大,只是精神的很,面色红润,手上捏着一根竹竿,上面挂着一个横幅,上书,妙手回春,药到病除八个大字,只是那字迹吧有点惨不忍睹。

    本来没打算理会,却是被这游方道士给拦住了。

    “道友请留步!”

    李忘川驻足没好气的回头甩了一句“干嘛?”

    也不怪李忘川没好心情,不说青城山上几个道士,没一个好相与的,就说说自己,刚刚下山就开始“招摇撞骗”。

    是的,李忘川给自己定义是个招摇撞骗的道士,虽然自己大致猜到祸害那村子的是一只估计有几十年的一只大蟒,但是却是无从找起,岷江那么大,谁知道藏哪里了,就算找到了还不一定能除了去,这也是他没好意思拿那十几两银子的缘故,取一两就权当是卖符纸了,不过让他心稍安的是救了一人,让刘村正埋那雄黄多少有些用。

    都说万物有灵,这活的只要久了,哪怕是只猪都成精了,更何况是有龙蛇之属的大蟒,虽说可能不至于怕那雄黄,但是最起码应该是不喜的,想来应该会离的远点,想必也能让村子稍微安生点罢。

    以自己类推,道士大概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吧,无关派别之类,看到布条上的字迹他就知道又碰到一个老骗子了。

    “道友,前面直走,这条街尽头右转,第三家医馆,那个老头儿医术最好。”游方道士估计猜到了些什么,也不恼,摸着一撮缕的整齐的花白胡须笑眯眯的补了一句“而且最便宜!”

    李忘川一楞,转过身子,因为手空不出来,有点复杂的望着这个游方道士“多谢道长。”

    “不谢,青城山的小崽子!”一声大笑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果然如那老道士所说,这家最便宜,看病加药钱一共拿了他六钱银子,而且还有个小伙计帮忙煎药。

    过来时,那个老郎中冲了他一句“怎么现在才送过来!再晚几个时辰怕不是烧成了一个傻子。”

    李忘川站在一旁,尴尬的说不出话来,总不能说“我搁村里做法呢,哪里有时间来……”

    站在一旁侯着,小女孩躺在塌上,额头上热的烫手,小女孩应该是进城的时候就被吵醒了,俩眼无神,说着胡话。

    “阿娘……九儿想你……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