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+ A-
    ,

    夜市的人很多,还真的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,走路都要用力的往前挤,否则随时都有可能被人群挤到边上去。

    我记得平时这条街上并没有这么多人,而且就算是在夏天,很多人都喜欢逛夜市,但是也不至于有这么多人吧?

    好不容易在人群中挤了一个来回,想吃的东西也都吃饱了,我也是在是有些累了,况且这件事情我都没敢对沈沫说,回家太晚了估计会挨骂。

    回到家里,沈沫竟然没在家,我给她打电话,响了好多声才接,似乎在一个很嘈杂的环境之中,说话也是刻意压抑的声音。

    “你在哪儿?”

    我有些疑惑的问。

    “我,我在一个,一个,哎呀,我也说不好这个应该叫什么。反正有点儿奇怪,你来接我吧。”

    挂断电话,沈沫给我发来了地址,我赶紧出门,赶过去接她。

    那个地方距离市区很远,甚至已经接近了另一座城市。

    到了之后我给她大电话,时间不长,车门被拉开,沈沫跳了上来,脸上有些小兴奋。

    我皱着眉头问她:

    “这是什么地方?你跑这么远来干什么?”

    沈沫嘿嘿一笑,带着歉意说:

    “哎呀,人家这不是好奇嘛,而且,这是你们老家的传统文化哦!”

    我更迷糊了,我的老家在一百多年前还就是一个到处游牧的地方,现在怎么还有了什么地域文化了?连我自己都不知道。

    沈沫神神秘秘的凑到我耳边小声说:

    “跳大神儿你有没有听说过?”

    我瞪大了眼睛看着她说:

    “这就是你说的传统文化?我去!那就是骗人的好不好?”

    沈沫一下子严肃起来:

    “呸呸呸,别瞎说。”

    说着双手合十冲着车窗外念念叨叨的说:

    “大仙勿怪,大仙勿怪,孩子不懂事,冲撞了大仙。。。”

    我气的一脚油门,车子冲了出去。

    回到家里,沈沫还是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,拉着我在沙发上坐下,兴奋的对我说道:

    “跳大神儿真的特别神奇,而且说的话都特别准,那些人一看就很厉害的样子。”

    我撇撇嘴,开口唱道:

    “日落西山黑了天,家家户户把门关,喜鹊老虢奔大树,家雀小鸟奔房檐。

    行军地君子住旅店,当兵地住进了营房,十家上了九家锁,只有一家门没关。

    要问为啥门没关,敲锣打鼓请神仙呐。。。

    文王鼓那武王鞭,奔地奔那抱地圆,上面拴了八根线,四根朝北安天下,四根朝南定江山。

    说完鼓咱再说鞭,这把鞭,男使一尺五,女使一尺三,赶山山就倒,赶海海就干。。。。”

    沈沫愣愣的看着我,满脸震惊,良久都没有说出话来。

    等我唱完,她才一脸崇拜的说:

    “我就说嘛,我找的老公一定是最厉害的,原来你还真是有仙家护体啊!”

    我抬手在她的脑门儿上弹了一下,无奈的笑着说道:

    “有个屁的仙家护体,这叫神调,在东北一分钱听八段儿。是个唱二人转的就会,有个屁的大仙儿!”

    沈沫连连摇头,急切的说道:

    “不是的!刚刚我亲眼看到的,那个人浑身抽搐了好一会儿,然后说了一些奇奇怪怪的话,端起一瓶白酒直接就给干了,一盒烟不到5分钟就抽完了,而且,说的那些事情一一都对上了,我的那个朋友当场就给了5000块钱的。

    还有,在人家说送走了仙家之后,身上一点儿酒味儿烟味儿都没有,真的特别厉害!我感觉,我感觉好像比周叔叔还要厉害一点儿。”

    我笑着把她从沙发上抱起来,朝卫生间走去,边走边说:

    “你赶紧去洗澡,然后睡觉。还有,就你说的那种很厉害的大仙,老周自己能对付一百个!”

    沈沫还想说沈沫,却被我推进了卫生间。

    要是说别的我可能不知道,但是说起跳大神儿我应该还是有一些话语权的。

    在东北,早些年的时候这真的是一项特别火爆的职业,无论谁家里出了什么事情,就算是家里的牛丢了,也要找个大仙儿给算一算,看看在哪个方向能够找回来。

    要是家里真的出了点儿比较怪异的事情,那就更了不得了,巴不得把大仙儿直接给供起来。

    不过我倒是一点儿都不相信那个是真的,因为,我有个同学的爸爸就是干着个的。

    跳大神儿”要分工明确,一般基础的组合就是两个人,“大神儿”和“二神儿”。

    “大神儿”主要就是负责落实,要负责抽搐,什么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附体之类的事情,还要有一定的能力,比如会点儿铁板桥一类的功夫,举例来说就是如果你说自己是蛇神附体,你得能贴在地上爬,手脚不用。要是你说自己请来的是黄仙儿,喝酒抽烟这种事情必须是强项。

    “二神儿”就是负责耍嘴皮子的,就是我前面念叨的那样一段,开头基本都是那套词,但是再往后就要看个人发挥了,临场应变的能力要有。

    两个人相互配合,把东家说的千信万信,那么这件事情就成了。

    也有的高端一点儿的就是五六个人的组成。

    有一个负责牵线的,这个人要有一定的交际能力,圈子比较大,能忽悠。

    还有一个发现问题的,没事儿就在各个地方闲聊扯淡,过去农村相对落后,人们没事儿就愿意在一起闲聊,话题就是村子里的家长里短,可以说就是八卦新闻的原型。

    凑在这些人聚集的地方,就能够发现很多可以利用的机会,比如谁谁谁家里出了什么事儿,怎么怎么样的。

    这样的话就等于实现知道了起因,然后那个负责牵线的在想办法联系到这个东家,最后成功的把大神儿二神儿推销出去,获得的利益人人有份儿,至于怎么分,我就不知道了。

    从小我就总是听说这些事情,孤儿院里也没什么事儿,那个时候也不太控制行动上的自由,所以我经常溜出去玩儿,或许运气好还能捡到一些能卖钱的废品,给自己买点儿没吃过的零食。

    比如辣条。

    大概是我**岁的那年,有一次自己溜出去玩儿,天黑之后才想起来要回去,但是却发现自己认不清路了。

    2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