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+ A-
    “谁?”

    “毕昇!”

    徐至诚直接懵圈,没听说过汴梁城里有这么个人啊?

    “这个人,应该是一个印刷的工匠,现在汴梁城的官家和个人的书肆的印刷铺子,撒开了去找!”

    徐至诚郁闷道:“你不是什么都能搞定吗?算算在哪里啊!”

    赵允让笑着虚踹了他一脚:“那我不是成了神仙?”

    其实赵允让也很是惊讶,这一阶段士农工商系统好像进入了一个爆发期,可谓是有求必应。

    所以这一阵子,不管是士农工商哪方面的黑科技,就是只有个问题,它也能给你弄出个解决方案来。

    可是就在昨天,当赵允让试图让它打印一张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图纸的时候,最终出来的纸上只有两个字:毕昇!

    毕昇这个名字,赵允让还是知道的。

    废话,四大发明里面,能寻根溯源的有两个,一个是造纸术,一个就是活字印刷术。

    历史上星河璀璨,能够留下名字的人也比比皆是。

    但是,如果说一个人,因为他的存在,推动了文明的进步,世界的发展。

    那就是连欧阳修和晏殊都不够看!

    而毕昇,就是这样的人。

    大匠毕昇!

    凑巧的是,毕昇,恰好就是这个时代的人。

    估计,这也是系统之所以没有给图纸,而是直接给出毕昇名字的原因。

    看起来,就算是系统,也不愿意越俎代庖,拿了毕昇的功劳。

    赵允让对于活字印刷术,还是知道一些的,泥活字嘛!

    就算没有毕昇,自己研究些日子,估计也能弄出来。

    按照历史的记载,这个时候毕昇恐怕已经五十多岁,年近六十了。

    而且老头发明活字印刷术,大概是在七十左右岁。

    这可不成,老头有这么大贡献,然后没几年就挂了,太可惜了。

    所以赵允让准备把毕昇找出来。

    这么大个北宋,要找一个人,不说是大海捞针也差不多。

    可是如果缩减到印刷铺子的范围,那可就小了很多了。

    现在可不是后世,随便哪个地方都有个印刷厂。

    目前能够有印刷铺子的地方,基本都是大都市。

    这可是实实在在的高端领域。

    北宋现在的印刷术,基本都是雕版印刷。

    这种诞生在唐朝的印刷术,经过时间的演变,现在已经异常成熟。

    雕版印刷,需要先在纸上按所需规格书写文字,然后反贴在刨光的木板上。

    最后再根据文字刻出阳文反体字,这样,雕版就做成了。

    接着在版上涂墨,铺纸,用棕刷刷印,然后将纸揭起,就成为印品。

    雕刻版面的时候,需要大量的人工和材料。

    但雕版完成后,一经开印,就显示出效率高、印刷量大的优越性。

    书肆里的话本小说,如果销路很好,老板就会在手抄的基础上进行雕版,然后印刷获利。

    除去人工和物力,收益也不错。

    由此,对工匠的要求,也是比较高的。

    首先,必须识字,这一点,已经能够它淘汰掉一大部分人了。

    其次,识字的人中,甘心从事这种贱役的,毕竟也不多,基本都是些落魄的读书人。

    而毕昇,应当就是这样一个从事雕版印刷的工匠。

    “实在不行,就到徽州的毕家村去找。”赵允让叮嘱了一句。

    结果,还真没用得着去徽州。

    毕昇,正是在汴京的一家印刷铺子里担任工匠。

    老头,作为铺子里的熟练工匠,单身一个人。

    徐至诚找到毕昇的时候,老头还以为自己犯了什么事,吓得体如筛糠。

    徐至诚把毕昇带到了赵允让面前。

    毕昇个头不高,穿着一身工匠的粗布衣服,面容有些消瘦。

    面上满是皱纹,如同刀凿斧刻一般,带着一种生活的沉重。

    见到赵允让之后,毕昇一听说这就是周王府的小王爷,立刻就要跪倒磕头。

    赵允让急忙抢上前拦住,这让毕昇给自己磕头,心理绝对有障碍。

    说实在话,赵允让自己,倒是有跪下给老头磕上一个的冲动。

    这可是大道先贤!

    呸呸呸,怎么说话呢?

    毕昇可是活生生站在自己面前呢。

    赵允让叫人搬来椅子,让老头坐下。

    老头受宠若惊,坐在椅子上,不时扭着身子。

    “毕老先生,是这样,我们在印刷上遇到了一些困难!”

    赵允让把情况一说,老头马上进入了工匠的角色:“这雕版虽然制作起来费工给力,但是一旦制成了,印刷就极为迅捷——”

    “但是按照小王爷所说,这什么周刊的印刷数量,其实并不大,字数少,数量小,的确不适合雕版印刷!”

    “就是,字数少,变化多,印刷量不大,老先生有什么办法没有?”赵允让努力往活字印刷方面引导。

    毕昇想了想,摇摇头:“之前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,没有什么好的办法!”

    “只要能够充分解决上面的几个问题就好了,就好像这一大块雕版,要是能够替换其中的字就好了,可惜可惜!”

    看着毕昇发亮的眼睛,赵允让笑了。

    这种划时代的技术进步,那都是厚积薄发。

    所以赵允让也不好直接提示,先让老头自己琢磨着吧。

    “这样吧,我知道老先生是这方面的人才,小侯爷又有这方面的需求,就请老先生在小侯爷手下做事吧!”

    赵允让离开的时候放下话儿来。

    这个,徐至诚早就办好了,直接砸银子,买铺子。

    别说那家印刷铺子,连老板都已经被他买下来了。

    包达亭主外,这老板主内。

    只不过,现在的印刷方面的最高负责人,变成了毕昇。

    技术型老板,这是赵允让的原话!

    毕昇骤然受到重视,自然也是尽心尽力。

    果然,第二天一早,毕昇就跑来了,手里拿着一团泥。

    “小王爷,我想到办法了,可以用这个试下!”

    赵允让大喜,真不容易啊,想到用泥,这活儿就等于是搞定了!

    再看系统,已经有关于活字印刷的介绍了。

    胶泥刻字,火烧令坚!

    最后,赵允让给了老头八个字的提示,老头手舞足蹈地跑去做实验了。

    科学家的精神是可怕的,看到了曙光的毕昇三天三夜不眠不休,终于试验成功。

    赵允让的那八个字,被毕昇奉为圭臬。

    有了活字印刷这个先进科技,徐至诚第一件事,就是把那几个抄书不认真的生员给开了。

    当然,活字印刷这事儿,暂时还是要保密的。

    按照赵允让的说法,这叫,专利垄断,科技禁运!

    咱们的好东西,别让别人随随便便就弄走了。

    看赵允让说得如此严厉,徐至诚马上联系石磊,让这小子弄了几十个从禁军退下的老卒过来。

    顺便把印刷铺子,建在了老周的砖窑旁边。

    理由很充分,烧字方便!

    赵允让吐血,烧字是方便了,烧纸也很方便啊!

    要加强防火!

    好在现在印刷基本属于订单印刷,不存在囤货问题。而这边蹴鞠大赛准备得是如火如荼,众人都是忙得脚不沾地。

    汴梁城中,皇宫大内,文德殿中烛光摇曳。

    书案后有一个年轻人,手中拿着一本薄薄的册子。

    “这新闻周刊倒是有些意思,不过这新闻二字好解读,周刊,是何意思?”

    “这,奴才也不知就里,可是风闻那徐小侯爷也曾经问过赵小王爷,说是日、月、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为七曜,自创刊之日起,七日一刊,周而复始,故称之为周刊!”

    “周而复始,暗合七曜之数——我这位兄弟什么时候这么有才华了?”

    书案后面正是当朝圣上,即位数年却依然没有亲政的皇帝,赵祯!

    下面的老太监低着头,不敢说话!

    “这蹴鞠大赛,闹得京师不安,如果说,就是为了那碧落春,也不至于此!只要皇叔说句话,自然烟消云散——”

    “可是皇叔居然不说话,任由他折腾,实在是难解!”

    “陛下,这蹴鞠,本是市井间玩耍娱乐之物,现在小王爷又出新规矩,十一人上场比赛——”

    “所以这几日,各行当里的头面人物,都组织起队伍,林林总总有几十支,不知道这位小王爷如何处理?”

    赵祯略一沉吟:“既然折腾到如此地步,规矩有如此新奇缜密,办法总是有的——也罢,等蹴鞠大赛开始的时候,我们去看看!”

    老太监面色不变:“陛下不可,还请以国事为重!”

    “这皇宫里有什么意思,朝堂上的事,不是有太后么?”

    老太监顿时哑口无言。

    赵祯即位之后,太后垂帘听政,政事中倒有八成是由太后做主的。

    别的不说,那碧落春拍卖的两万两银子,可是进了慈宁殿的。

    皇帝心里不舒服,这些身边人都是知道的。

    碧落山庄这边,眼看到了蹴鞠大赛开赛的日子了,各项准备也接近尾声了。

    面对着蹴鞠场地搭起了看台,赵允让有意没有围着场地搭上一圈儿。

    能上台看蹴鞠的,那必须得有个能上台的身份才行。

    延庆公主看起来是真下了狠心,那路修得居然比驿道还宽。

    双向四车道!

    这也是听了赵允让的话。

    城市规划其实是个大问题,就算是汴梁城,在城外几十里,也是荒野乡村。

    总不能两车道,然后路边发展起来,然后再拆迁,扩展,周而复始的磨洋工吧。

    所以赵允让预计了一下,就按照双向四车道来修路了。

    天刚蒙蒙亮,站在庄头,看着那一辆辆压着中间线驶来的各种车辆,赵允让也是泪流满面。

    好在这时候粪便还是很紧俏的,一般的车把式就是不捡,也随时有各处的村民来捡拾。

    想象一下满路上全是马粪驴粪牛粪的场景,赵允让真的是死的心都有了。